留学马来西亚中转第三国的六种方式介绍
2020-02-20 20:45 来源:出国留学吧 阅读量:29
大家都知道马来西亚留学被当成一个跳板,可以中转到其他国家深造。同学们把这一优势看的比较重要,所以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汇总了一下马来西亚留学中转第三国的六种方式:
很多人都会提到留学也是一种投资,尤其是家长更应该理性的选择孩子的留学投资方式,需要考虑风险和投资回报。近几年来留学热使得众多的家长把从孩子出国留学视为最好的教育投资,但是事实上在大批的学生涌到海外的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无果而归。比如像为了避免类似的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孩子送到花费比较低的马来西亚,投石问路。通过在马来西亚完成一个阶段的学历文凭教育,本科或者大专,家长就可以发现孩子的确适合在海外发展,再进行更多的投资中转到第三国,这样既节约了开支,减少投资风险,也给了孩子一个考验自己的机会,不仅是非常值得选择的教育投资,也是激励孩子成材的一个有效方法。
马来西亚留学2+1和3+0课程
马来西亚留学2+1的联办课程,最后一年必须去联办学校的所在国家就读,如果因为成绩、英语水平等等原因去不了的话,就只能选择重修,直到满足条件为止,否则,不能毕业;3+0的联办课程,在马来西亚完成所有的课程,最后一年不需要去联办学校所在的国家就读,当然,如果学生想要在第三年申请去第三国的联办学校也可以,只要达到联办学校的要求就可以,所以要求比2+1低很多;
学习半年的英语后中转:
这是时间最短的中转方式,一般来说海外国家的相关领事馆要求在马来西亚最少有六个月的学习和签证记录,并要求在读学校出具学生学业表现证明,这是其评估学生优劣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影响学生签证的首要因素。和从国内申请签证一样,如果雅思成绩的话有助于获得签证,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中转英国,其它国家目前不是很适合。
学习完海外大学预科课程后中转:
而且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这些海外大学中的名牌大学。预科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那些希望进入海外名牌大学深造的学生,因为相对而言,海外大学的预科是比较难的,所有海外名牌大学都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预科成绩,否则很难直接申请。而希望学习法律和医学专业的学生,预科则是必须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地的大学。
通过海外大学直属分校中转:
在马来西亚留学有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四所大学直属的分校,而且都是本国比较着名的大学,如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延廷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等。选择这些大学,学生们在读完大学一年级后(部分大学读完预科即可中转)可以选择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中转到总校完成最后的学位。一般来说这种方式是一步到位式的,学生直接选择海外名牌大学的分校,而不用改换学校,而且相对来说签证比较容易。在这些大学的分校就读,如果学习成绩优秀的话基本上都可以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中转到母校就读。
通过学分转移的方式中转:
这是中转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和爱尔兰等国的大学所必经的途径,也是选择就读马来西亚本地私立大学的学生中转第三国的方法。马来西亚本地私立大学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大学都建立了学分转移的合作关系,只要在马来西亚的相关大学学院里完成相应的学分后就可以申请到第三国的大学攻读其余的学分。学习成绩优秀是获签的主要前提,经验证明凡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获取签证。绝大多数大学都安排传统的国家,但是吉隆坡建设大学除可以中转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相关大学外,还有爱尔兰都柏林科技学院、荷兰汉莎大学的学分转移课程。
最后一种中转方式是,马来西亚完成本科后去第三国读研究生。这是一种非常经济实惠的方式,学生们以英国等国1/3,甚至1/4的花费完成本科学士学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成功的尝试,并且比直接去这些国家攻读本科又节约了很大一笔投资,等顺利完成本科后,再把节约的这些资金用于赴第三国攻读硕士学位,这样的话,不仅没有耽误本科学业,反而一举两得,用同样金额的投资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位,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这也是最为安全的中转方式,无论是前面所讨论的双联还是学分转移等方式,中转期间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一旦失败,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时间和精力。
"出国留学吧"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630927357@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近内容
- 双证在职博士院校有哪些
新闻政策 · 2024-02-29
- 在职研究生的在职研究生
新闻政策 · 2024-02-26
- 性价比最高的在职研究生
新闻政策 · 2024-02-23
- 社科院的在职博士怎么样
新闻政策 · 2024-02-17
- 全国统招的在职硕士研究生
新闻政策 · 2024-02-17